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东宫,永寿殿。 太皇太后窦氏被未央宫方向的喧哗惊醒。 “怎么回事?”窦太后立刻叫人来询问。 “回禀太后,太庙出事了……”一个宦官恭身答道“据说是平陆候与红候的子弟,趁守备松懈换防之时,自内史衙门穿入太庙之中,直趋太上皇衣冠供奉之所!” “啊……”窦太后惊呼一声“怎会如此?何至如此?!” 旋即她就低下头,说道“快去叫薄氏来与哀家会面……” 对汉家的太后来说,再没有比祖宗宗庙出问题更大的事情了。 当年吕后临朝称制,尚且要时不时的谒拜高庙,靠着高帝的威权,压服不臣。 说到底,太后之所以是太后,是因为她是先帝的皇后。 太皇太后之所以是太皇太后,是因为她是先帝的母亲。 离开了先帝,她们什么都不是。 只是一个老妇人罢了。 现在,太庙出事,无论如何,无论怎么收场,对东宫来说,都是噩梦。 因为,这会让天下人对东宫产生疑虑。 若这个乱子是因东宫而起的,那就更糟糕了! 汉室虽然没有出现过对太后不敬的皇帝。 但史书之上,却是屡现不绝的! 远有郑庄公,近有秦始皇。 皇帝是不会对太后怎么样的。 但大臣们却未必了。 窦氏永远都不会忘记太宗时期,那些元勋功臣们是怎么对付她与她的兄弟们的。 为了防止外戚干政,再次出现一个诸吕。 元勋们简直就是拿着刀子架在她们姊弟兄妹的脖子上。 现在,当初那批元勋是死光了。 然而,新兴的功臣们,却更可怕。 不久,薄太后就在宦官和侍女们的簇拥下,来到窦氏面前。 在经过简单的礼节和寒暄后,窦氏拉着薄太后的手,道“太庙有事,此哀家之过也,哀家无颜去见皇帝与群臣,请太后代哀家谢之!” 事情到了这一步,结论是显而易见的。 元王的子孙们跑去哭太庙。 惊动太庙中供奉的太上皇神灵。 先祖神明九泉之下冥冥垂视,必然已经洞察清楚此事的来龙去脉。 那是谁导致了元王的子孙们去哭庙? 无疑是她这个太皇太后。 因为她迟迟不做决断,犹豫不决。 导致元王的子孙们心怀怨怼,哭诉于太上皇灵前。 此事,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们必然已经相互知晓。 高皇帝、太宗皇帝的灵魂恐怕将要发怒了! 这是窦氏现在心里面最朴素的想法和念头。 也是当下社会人民在遇到这样的事情后必然的联想。 汉人笃信人死后有灵,先祖们都在九泉之下,凝视和垂视着自己的家族和子嗣。 袅袅升起的香火和供奉的血食,是让祖先们在九泉之下得以安保灵魂不散的关键。 而惊扰了先祖们灵魂安宁的人,哪怕在民间,也是大罪。 至于皇室…… 天子必具太牢,以告列祖列宗,甚至必须对列祖列宗谢罪。 而作为祸首和始作俑者的太皇太后。 她的威权和脸面,在今天已经荡然无存。 在汉家,东宫与未央宫之间的权力平衡的关键,在于东宫能狭先帝甚至列祖列宗的威权。 皇帝不听话,太后可以强行命令他去高庙、太宗庙甚至仁宗庙面壁悔过。 皇帝还不能反抗。 反抗就是不孝。 但,假如太后失德,则不在此类。 ‘失德’这个词汇,无疑是古代中国政治家们发明的最佳词汇了。 天子失德,要丢天下,甚至被放逐于四荒。 譬如汤武放桀,武王伐商。 春秋战国时期,更是发生了无数次的臣子放逐国君的戏码。 而太后失德呢? 旁的不说,秦始皇囚其生母,打的就是太后失德的旗号。 而在汉室,虽然提倡以孝治天下。 但对失德的太后,大臣们是肯定不会手软的。 为了避免再出一个吕后,祸乱朝纲。 大臣们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。 逼急了,学一学刘兴居跟夏侯婴又不是什么难事! 当年,刘兴居跟夏侯婴,可是逮着少帝兄弟推到一个小巷子里乱刀砍死! 即使有忠臣持械护卫在左右,大喊着天子在也! 也不过是一起被砍成了肉泥而已。 前车之鉴,历历在目。 窦氏甚至就是亲眼看到了那些忠于少帝的南军士兵拿着武器,拦在宫门前,拦在太宗皇帝车驾前的。 此事,虽然还没有严重到这个地步。 但对窦氏而言,也已经足够了。 “哀家从今往后,当避居修德殿……”窦氏站起来,巍颤颤的,仿佛一下子就苍老了许多“这永寿殿,太后就搬进来住吧……” “儿媳不敢!”薄氏立刻跪下来说道“母后在,儿媳安敢有此望,且皇帝素来孝顺,必有所举措……” 窦氏这才稍微安心了一些。 对皇帝孙子,她还是很满意的。 孝顺懂事,而且知道祖母的喜好,凡事都让着惯着。 就连陈家那对逗逼兄弟,都在皇帝的管教下,变了个人,成为了国家栋梁。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,让窦氏确信,自己的孙子肯定会向着自己。 于是,她勉强笑道“但愿如此……” 但心里面却依旧没有底气。 她拄着拐着,拉着薄太后的手说道“即便皇帝不怪哀家,哀家心里也不好过……” “做刘氏妇,不能安宗庙,使祖宗安宁,社稷安康,这就是罪啊!”窦氏道“哀家当闭门思过,修德养身,这东宫诸事,往后哀家都不会再干涉了,一切就交给太后去管吧!” “哀家只愿每日颂念《道德经》,为天下和皇帝在神明之前祈福……” “母后言重了……”薄氏确实是个好儿媳,非常孝顺,宽慰着说道“母后承太宗遗德,佐先帝而辅皇帝,功在社稷,不可因此小过而退,不然天下人如何看待皇帝呢?” 窦氏这才微微点头,说道“既然如此,哀家就依旧留居这永寿殿,但搬去西厢,这东巷,太后就搬进来,正好,哀家也整日无聊,闲暇之时,也好叫太后过来说说话!” “诺!”薄太后立刻就拜道。(未完待续。)
页面连接:http://www.mdrottryderz.com/view_0_evkqq/hqqesydg.html

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

首页 目录 +惊喜 末页

百书楼狒狒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